
摘自:2015年5月23日《东方早报》
小满已过,夏天的脚步越来越近了,又到了冬病夏治的最佳时机,与气温一同升高的还有各大中医医院冬病夏治的门诊预约量。冬病夏治能治疗哪些疾病,要注意什么,各个科室的冬病夏治有哪些特色?沪上众多中医专家将为您一一解答。
药王孙思邈说:“上医治未病之病,中医治将病之病,下医治已病之病”。“冬病夏治”正是“治未病”理念的最好体现。
冬病夏治是根据中医“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的原则和“天人合一”的理论,对冬季气候寒冷时好发的一些宿疾,在夏季气温高和机体阳气旺盛时,给予温阳补益的治疗方法,从而祛除体内沉积之寒气,调整人体阴阳,使之达到阴平阳秘,宿疾得以祛治。具体疗法则包括在人体穴位上进行药物敷贴、针灸、穴位注射、中药熏蒸等治疗。
小满已过,夏天的脚步越来越近了,又到了冬病夏治的最佳时机。与气温一同升高的还有各大中医医院冬病夏治的门诊预约量。6月开始,沪上各大医院的冬病夏治门诊陆续开始预约,6月22日夏至日前后正式开诊,一直要持续到立秋结束。冬病夏治能治疗哪些疾病,要注意什么,各个科室的冬病夏治有哪些特色?沪上众多中医专家将为您一一解答。
为什么要冬病夏治
上海市中医医院肺病科石克华主任医师说,“冬病夏治”亦可理解为“夏治冬病”,体现了中医学“治未病”的思想。
《内经》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冬病的形成多以寒邪侵入为外因,以患者机体的阳气不足,体质虚弱为内因。夏季三伏时令,阳气旺盛,阴寒之气消减,此时顺应时节给予患者温阳补益的治疗方法,可起到温经散寒,扶正补虚,驱逐痰饮宿邪之作用。使人体阳气充沛,经络气血通畅,虚寒体质得到纠正,达到预防疾病发作或减少发作及减轻发病程度的目的。
中医理论认为,自然界气候变化影响人体的生理功能,即使人体处于病理状态下也受到自然界变化的影响,这就是“天人相应”的理论,根据这一理论,古代医家提出了“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学说。《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记载:“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也就是说,春夏顺其生长之气即养阳,秋冬顺其收藏之气即养阴。
冬病夏治,借助夏季阳气生发,人体阳气随之旺盛,体内凝寒之气易解的状态,给予温阳补益的治疗方法,扶助机体内虚之阳气,驱散体内阴寒痼疾;并为秋冬储备阳气,使冬季亦阳气充足,阴精敛藏而不外泄,从而达到调整阴阳平衡,提高抗病能力的目的。
冬病夏治的疗效有什么科学依据?上海市中医医院儿科主任薛征主任医师说,现代医学研究证实,三伏贴所取穴位多位于交感神经链附近,穴位贴药后通过对肺交感、副交感神经的调节而改善气管、血管等部位平滑肌的舒缩及腺体分泌,降低气道高反应状态,能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力,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增加血浆皮质醇的含量,降低血中嗜酸性细胞数量。穴位贴药后通过刺激穴位以及药物的吸收、代谢,对肺部的有关物理、化学感受器产生影响,血清IgE含量降低,改善机体的反应性,增强抗病能力,提高免疫力,起到“治病求本”的目的。
冬病夏治的主要方法以中药穴位敷贴为主,还包括穴位注射、内服中药、针灸、中药熏蒸等众多疗法。
作为冬病夏治的常规手段,穴位敷贴广泛应用于儿科、肺病科、耳鼻喉科、骨伤科、风湿病、康复科等科室中。穴位敷贴,是根据中医辨证论治原则及经络学说原理,以中药敷贴于经络循行的相关穴位上来防治疾病的一项中医特色疗法。敷贴通过将药物敷于特定的腧穴,通过皮肤的吸收和渗透发挥治疗作用,并且通过经络传导,达到宣通肺气,祛瘀化痰,疏通经络,改善肺部循环的作用;同时亦可激发经络之气,调整经络与脏腑的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获得内病外治的疗效。
冬病夏治要想取得理想的效果,选择治疗时机非常重要。一般来说,冬病夏治多选择在“三伏天”进行,这一时期是全年气温最高、阳气最旺的时期,冬病夏治正是利用这个时间进行治疗。“三伏天”是从二十四节气的“小暑”后开始,横跨“小暑”、“大暑”、“立秋”三个节气,分为初、中、末伏,共30天,还有些年份是40天。为顺应天时,贴敷治疗定在初、中、末伏的第一天,施治效果最好。而当遇到历时40天的“三伏天”时,为了保证治疗的连贯性,使每次贴敷的间隔时间相同,通常会增加一次,称之为“加强灸”。
但我国地域辽阔,同一季节各地气候相差较大,入伏第一天并非都是天气最热、阳气最充盛的一天,冬病夏治也并非只有在入伏的第一天才能取得最佳效果。所以不要拘泥在“三伏”的第一天开始治疗,提前或推后几天对疗效影响不大。冬病夏治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在整个夏季施治都行,一般讲从“夏至”到“秋分”期间都可以施治,并不是只限于三伏天的那30天或40天里。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以及中医学理论在传承传统上的创新和改革,穴位贴敷疗法的治疗时间也有所延长。
专家提醒,通常认为,冬病夏治3年为一个疗程。但凡贴上三伏贴,就相当于一个“三年之约”。对于患者,特别是老年患者,起码要坚持三年以上,才有明显效果。因为冬病夏治是一个连续治疗的过程,千万不要期望一贴下去就能取得显著效果。对于那些因各种原因错过三伏中某一伏治疗的患者,可以在下一伏的头一天开始继续贴敷,也能取得一定的疗效。
在现实生活中,一些患者因为不能看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就放弃继续治疗,是非常可惜的。同时应该正确看待冬病夏治的作用。冬病夏治只是中医综合治疗的一方面,不能完全替代其他治疗,因此,正在服用其他药物的慢性疾病患者,贴敷期间,不要盲目地减药或停药。
冬病夏治提示
1.支气管哮喘、肺炎等呼吸系统疾病处于发作期;贴敷穴位局部皮肤有破溃者禁用。
2.小朋友一般贴敷0.5-2小时,期间要密切观察孩子反应,若患儿发热、灼痛感、痒感明显,应适当缩短敷贴时间。
3.贴敷期间,饮食要清淡,避免烟酒、海味,少食辛辣刺激食品、冰冻食品、豆类及豆制品、黏滞性食物及温热易发食物(如羊肉、狗肉、鸡肉、鱼、黄鳝、螃蟹、虾等)。
4.敷贴之后,如果穴位上的皮肤起泡,应注意保护好创面,避免抓破引起感染。可涂抹碘伏以消毒创面,若自觉瘙痒,可涂抹适量炉甘石洗剂以缓解症状。
5.贴敷当天避免贪凉,不要过度吹电风扇和在过冷的空调房中停留,更要避免空调冷风直接吹到贴敷部位,以利于药物吸收。否则,体内阴寒发不出去,可能影响治疗效果。治疗回家以后不要马上洗澡,从施灸结束到洗澡最好间隔2小时以上,更不能贪凉用冷水洗头洗澡,洗头后应用干毛巾擦干,禁止直接对着电风扇或空调冷风长时间吹。
6.在饮食方面,伏灸治疗后需要饮用较平常多的温水,有助于排出体内毒素,但不能直接饮用冷水,避免喝浓茶,更不能喝冰水、食用冰西瓜、冷饮等。另外在艾灸期间的饮食要稍清淡些,不要过饥过饱。
7.在生活起居方面,伏灸过后宜保持平心静气,切忌大怒大劳,平时可以参加户外运动,宜选择不是太过剧烈的运动,比如散步、打太极拳等,每天坚持30分钟左右的锻炼时间,活络筋骨,保持气血流通,这样更有利于邪气的排出。
上海市中医医院
上海市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
嘉定院区地址:上海市嘉定区荣联路68号
电话:021-56639828
芷江路院区地址:上海市静安区芷江中路274号
邮编:200071
电话:021-56639828
石门路院区地址:上海市静安区石门一路67弄1号
电话:021-62588203
沪ICP备15010047号
沪卫(中医)网审[2013]第20015号
订阅号二维码
服务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