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自:2015年5月23日《东方早报》 作者:肖蓓
所谓“冬病”就是在冬天易发的病,易发人群多为虚寒性体质,也就是俗话说的没有火力。冬病夏治最常用的“三伏”敷贴,效果最为理想的是呼吸系统疾病,当然,冬病夏治适用的人群不仅于此,皮肤病、耳鼻喉病、妇科病都可应用冬病夏治,不过,具体人群还要结合夏季的季节特点,从药物、饮食及起居方面注意一些事项。
三伏天,是冬病夏治的最佳时间,针刺、艾灸、熏蒸、按摩、穴位敷贴、穴位注射、夏季膏方以及内服温养阳气的中药和食物……各种冬病夏治疗法五花八门,普通人如何选择?不妨来听听各大中医医院的各科专家谈谈哪些冬病可以夏治。
儿科
小儿敷贴增抵抗力
儿科一直是冬病夏治的主力军,每年夏天,在儿科诊室,孩子们一字排开趴在病床上做穴位敷贴,已经成为不少中医院的一大景观。对于小孩来说,穴位贴敷这种无痛苦的外治法的依从性比打针吃药更高。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儿科主任姜之炎主任医师说,夏季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中医认为此季阳气最旺。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气阳不足,易在寒冷的冬天发病,若冬天的疾病在夏季治疗可以提升人体阳气,固护元阳,增强小儿的抵抗力。夏季气候炎热,人体毛孔开放,经络气血流通,有利于药物的渗透和吸收。通过将辛温的药物贴敷在人体的穴位上,起到温经通络的作用,此法可以运用在小儿肺炎、哮喘、反复呼吸道感染、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咳嗽、体质虚弱等疾病上,得到了广大家长的好评。
比如,采用大敷贴之时,患儿俯卧,取定喘、肺俞、膏肓3组,共6对腧穴。将敷贴粉用温开水调和,做成3×3厘米大小的药饼,敷于3组穴位上,纱布覆盖,加上电极板,压上沙袋,然后接通中频离子导入治疗仪,敷贴20分钟,7天1次,共8次,1疗程为3年。
再如,小敷贴,由于操作方便省时,疗效显著,小儿普遍更容易接受,穴位小敷贴越来越受大家关注。其具体操作方法:取督脉“大椎”及任脉“天突”、“膻中”、“神阙”四穴,将敷贴粉调和成药丸包入桑白皮纸内,贴于“大椎、天突、膻中、神阙”穴上,以胶布固定,约2-4小时后取下,以温水洗净局部皮肤,在伏天隔天敷,2月的疗程。通过药物对穴位的刺激,连同药物本身的偏性,穴位起引导作用,药物起主导作用,两者结合产生双重的治疗作用。
上海市中医医院儿科主任薛征主任医师认为,“冬病夏治”在小儿科主要用于防治肺系疾病。小儿为“纯阳之体”,其特点是卫阳不足,藩篱不固,因而容易体虚、反复感冒,容易患上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咳嗽、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慢性鼻窦炎、自汗、盗汗等肺系疾病,且冬春季节为发病高峰。“冬病夏治”中药穴位贴敷有助于小儿强健卫阳,束密藩篱,提高抵御病邪的能力。
小儿皮肤嫩薄,毛细血管丰富,穴位贴敷时药物更容易吸收,疗效较成人更迅速。而且,穴位贴敷无痛苦,小儿对这种外治法的依从性较针药更高,因此“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是防治小儿肺系疾病的有效方法。
此外,一些中焦脾胃虚寒等消化系统疾病,如小儿疳积、厌食,慢性胃肠炎、溃疡病、慢性腹泻、遗尿等,也都可以通过“冬病夏治”中药穴位贴敷来治疗和预防。
在治疗过程中往往有家长提出:我们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姜之炎在此解答如下:
贴敷疗程: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疗法是一种“治未病”的方法,需要至少三年以上的长期使用。若间断治疗会影响后期效果,有些家长提出路途较远或暑期远行,建议可以用便捷有效的夏季小敷贴代替,其作用和大敷贴是相似的,并且可以自行在家中操作。
贴敷时间:大敷贴一周一次,每次20-25分钟左右;一月为1疗程,建议当年治疗完成2个疗程。小敷贴隔日一次,一般每次贴敷2-4小时左右,6次为1疗程,建议当年完成至少4个疗程。这里需要指出因个体差异,时间控制需要家长观察患儿反应而定,若患儿配合,时间可以适当延长,反之则减少贴敷时间。
根据个体差异,部分患儿贴敷后局部皮肤会出现潮红、轻度刺痛,此属于正常现象,忌抓挠或淋浴揉搓,一般不必特殊处理,让其自然吸收。若出现红疹甚至水疱,此为不良反应,家长不可随意处置,防止感染,建议即刻就医。
在治疗期间,孩子禁食生冷、海鲜、辛辣刺激性食物。敷贴当日建议不宜游泳,贴后亦忌立刻洗澡,建议沐浴时清水外洗,不宜用较多的碱性洗剂防止皮肤过敏。夏季炎热,敷贴期间建议空调温度调至人体适宜温度,不可过冷,以免因毛孔开放,寒气进入引起外感。同时尽量减少运动,避免出汗。
最后,需要指出部分患儿若遇高热不退时、或哮喘发作期、或体质较热鼻衄时有、或极度敏感体质,建议慎用敷贴,可行中医中药内服治疗。
肺病科
穴位敷贴治哮喘
上海市中医医院肺病科石克华主任医师说,冬病夏治的适应证包括哮喘、慢阻肺病、过敏性鼻炎、慢性咳嗽、体虚反复感冒等,以及所有冬季易发,阳气不足、肺气虚弱的虚寒性疾病。
哮喘,包括咳嗽变异性哮喘或伴有过敏性鼻炎,这部分病人有儿童、学生,年轻人和老年人。多为过敏体质,或有遗传因素,体质虚弱,或处在生长发育、更年期阶段,或女性病人与月经生育有关。中医认为这些病人存在肺脾肾亏虚,而以肾阳虚为主,最适合冬病夏治疗法。
具体方法以中药穴位敷贴为主,及穴位注射、内服中药等疗法。哮喘的发生,为宿痰内伏于肺,遇外感、饮食、情志、劳倦等诱因而发,发病的基础为:痰饮内伏,肺脾肾亏虚。穴位敷贴可温经散寒,祛痰逐饮;穴位注射可起到温阳补肾,纳气定喘的作用;内服中药以温阳补肾填精,健脾补肺调治为主,使哮喘发作得到控制或减少。
中药穴位敷贴治疗哮喘,源于清朝名医张璐《张氏医通》中的白芥子涂法。后人在此基础上进行发挥。中药穴位敷贴主要是采用具有温阳散寒渗透作用的中药,如白芥子、细辛、甘遂等多味药物,将其磨成粉末,用姜汁调制成药饼,贴敷于人体特定的穴位,通过透皮吸收方式,使药物有效成分进入人体,发挥治疗作用,也可配合微波照射或电离子导入增强其作用。敷贴药物的药性多芳香走窜,通过腧穴可直达肺经、由表入里,循经络达脏腑,调节气血阴阳,发挥“皮肤隔而毛窍通,不见脏腑恰直达脏腑”的作用。
穴位注射主要是采用具有温阳补肾、纳气定喘作用的纯中药针剂,注射于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作用的穴位——足三里穴位。穴位注射通过针刺、药液对穴位的渗透刺激作用与药物治疗的双重作用,起到扶正固本,防病治病的作用,对支气管哮喘可起到改善肾阳虚体质作用。
内服中药则运用中医辨证论治理论,根据患者不同的病情和体质状况,进行调治及随证加减。主要药物有党参、黄芪、白术、仙灵脾、巴戟天、黄精等,具有益肺健脾补肾,扶正固本的作用。主要从温阳补肾填精方面调治,并可加入一些具有抗过敏作用的中药,如地龙、干蟾、蜈蚣、全蝎等虫类药物,以及平喘止咳等对症治疗药物。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肺病科主任张惠勇医师则提醒,“冬病夏治”穴位注射和敷贴疗法应根据病证和寒热虚实等性质,并结合患者个体的体质状态综合分析而进行。同时应结合夏季的季节特点,从药物、饮食及起居方面注意以下事项:
首先,慎用辛燥之品,以防伤阴。夏季气候炎热,易伤阴液,而辛温香燥之品容易导致燥热内盛,暗耗津精,应慎用肉桂、花椒、大茴香、小茴香、新鲜桂圆或荔枝、狗肉、羊肉等等。
其次,忌大量服用寒凉之品。夏季炎热,往往易贪凉饮冷,若大量进食寒凉之品,则易致中阳受损,脾胃虚弱,甚至损及一身之阳气,轻则泄泻腹痛、恶心呕吐,重则造成阳虚宿疾。
再者,慎食大量肥甘滋腻之品。夏季易生暑湿,湿热之邪易侵袭人体,若服用大量肥甘之品则导致内外湿热之邪合击人体。
最后,忌过量运动。以免汗出过多,导致气阴两虚。
皮肤科
中药浸泡手足癣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皮肤科主任李咏梅说,皮肤有疾也可“冬病夏治”。临床运用中药在暑季伏天治疗冬季易患的皮肤病最常见的有手足皲裂、鹅掌风、角化性手足部慢性湿疹、手部汗疱疹及剥脱性角质松解症等。
上海的梅雨季节将至,气温闷热潮湿,为真菌的生长创造了“有利”条件。真菌就喜爱潮湿温暖的环境,夏季天热多汗,穿胶鞋、尼龙袜者更是为真菌提供了温床。
此时最常采用的治疗方法是以中药浸泡和熏洗,临床悠久历史的验方“鹅掌风浸泡方”具有疏通气血、杀虫止痒功效,广泛适宜于鹅掌风、灰指甲、角化性手足湿疹、皲裂疮等,可用食醋浸透药物后煮沸待用,一般自入伏开始,早晚浸泡手足各一次,每次浸泡3-40分钟,连续7天为一个疗程,通常三伏天内行2个疗程,疗程之间可间隔5-7天。经过一个伏天的治疗患者手足皮疹、皲裂等症次年冬季可获改善,而一般以连续3年伏天浸泡治疗为最佳。
冬病夏治的同时,患者也需注意日常护理,如夏季预防足癣应注意以下环节:
穿透气性好的鞋子,勤更换鞋袜,有脚气的人应将鞋袜放在太阳底下晾晒,还要勤洗脚。少穿球鞋或塑胶鞋,减少脚底与脚趾汗液积存,以免让真菌有滋生的机会。
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提倡使用单独的浴用品,以减少足浴房、淋浴房、游泳池公用毛巾、拖鞋交叉传染真菌。在饮食方面,中医认为足癣与膳食结构也有关,如嗜食甘肥、香燥之品,肠胃湿热,蕴久成毒,热毒上攻,溢于肌表而成,正所谓“膏粱厚味,足生大疔”,应少吃辛辣、荤腥食物,例如火锅、烧烤等,若患有丹毒者更应注意饮食忌口。
上海市中医医院皮肤科蔡希主任医师说,手足癣是一种十分常见的浅部真菌性皮肤病。相比手癣,足癣更为常见,成人中发病率高达70%~80%。这种皮肤病传染性较强,容易反复,以致迁延不愈,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烦恼和痛苦。中医认为,此病多因外感风、湿、热邪之毒,蓄积皮肤所致。
在夏季,尤其是三伏天,应用中药浸泡治疗手足癣是传统中医的一大特色。既可治疗手足部皮肤瘙痒、浸渍、水疱、糜烂、渗出,还可防治冬季手足部皮肤的干燥粗糙、皲裂和出血,而且安全有效无副作用。
耳鼻喉科
三敷贴治鼻炎
所谓“冬病”就是在冬天易发的病,易发人群多为虚寒性体质,也就是俗话说的没有火力,在耳鼻喉科的主要表现就是经常鼻塞、流清水鼻涕、反复喉咙干痒,一痒就咳嗽个不停等表现。
上海市中医医院五官科郭裕主任医师解释说,在盛夏之际,外界是暑热骄阳,里面是心火正盛,这时积寒躲在后背的膀胱经和关节处,最易被赶出来。但若是阳气衰弱,里面没有推动之力,就会错过排寒的大好时机。再加上有很多人,体质本来就有些阳气不足,夏天再痛饮去暑的饮料,如冰镇啤酒、凉茶、水果冰,然后整日在空调房间里工作,那真是陈寒未去,又添新寒。而且身体被寒气侵袭的地方,必会气血淤阻,这叫做“寒凝血滞”。若寒气停留在关节,就会产生疼痛,停留在脏腑就易产生肿物,停留在经络就会使经络堵塞,气血也就流行不畅,不但会四肢不温,也常会有手脚发麻的症状出现。所以倘若不在夏日去除积寒,等到秋风一起,外寒复来的时候,就又会内外交困了。
“三伏”敷贴效果最为理想的是呼吸系统疾病,尤其是耳鼻咽喉科涉及的上呼吸道疾病,其适应证主要有过敏性鼻炎、变异性咳嗽、慢性咽喉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中医辨证属阳虚为主,或寒热错杂以寒为主的患者;也适用于怕冷、怕风、平素易感冒或冬季反复感冒的虚寒体质的患者。
经历代中医学家的反复实践、反复研究,证明于炎热夏季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冬天发作或容易发作的疾病疗效显著。临床选用具有温通经络、温肺化痰、散寒去湿、通行气血、补养阳气、增强体质等作用的如白芥子、元胡、甘遂、细辛等中药研成细末,取汁调成膏状,根据病情选取不同的穴位以治疗不同的疾病。在耳鼻咽喉科主要通过贴敷天突、大椎、肺俞等穴位治疗过敏性鼻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上呼吸道疾病。
上海市中医医院
上海市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
嘉定院区地址:上海市嘉定区荣联路68号
电话:021-56639828
芷江路院区地址:上海市静安区芷江中路274号
邮编:200071
电话:021-56639828
石门路院区地址:上海市静安区石门一路67弄1号
电话:021-62588203
沪ICP备15010047号
沪卫(中医)网审[2013]第20015号
订阅号二维码
服务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