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页面: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动态

新闻中心

如何摆脱“秋困”(文汇报)

发布时间:2016-09-22 来源: 浏览量: 字号:【加大】【减小】 手机上看新闻

打开手机扫描二维码
即可在手机端查看

    摘自:2015年9月21日 《文汇报》 作者:张雯静

        俗话说:“春乏、秋困、夏打盹。”进入秋季,有部分人群出现容易犯困,白天精神不振,神疲乏力,甚至哈欠连天、昏昏欲睡。
  
秋困的一般原因及症状
  在传统中医看来,秋困是由于人体在夏季消耗了太多的气血、体力和津液。在秋季气血、津液供应不足,加上秋季以燥邪致病为主,易伤津液,从而出现白天易疲劳、口干舌燥、心烦气躁,夜间睡眠质量差等症状,严重者会影响第二天的工作学习。
  当然,一些疾病也会造成秋困的症状,要注意鉴别和区分。如长期晚睡,工作压力过大,夜间打呼噜,也易夜间睡眠质量差,多梦,多醒,造成实际体力恢复不足,出现白天疲劳,头晕,昏昏欲睡的情况。
  临床上还可见到夜间服用镇静安眠药、神经衰弱、脑供血不足、发作性嗜睡、抑郁、呼吸暂停综合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等造成的白天精神不振,神疲乏力,记忆力减退,少气懒言,倦怠思睡的情况。一般专科医师通过症状、夜间睡眠监测及其他相关检查后,分析、判断可以明确原因。
  
如何解除秋困?
  尊重自然,合理作息,早睡早起
  人类最佳睡眠时间应是晚上10点-清晨6点,老年人稍提前为晚9点-清晨5点,儿童为晚8点-清晨6点。这样的睡眠时间符合自然界阴阳消长规律。临睡前不宜引起大脑的兴奋,如上网,看手机,交谈,思考第二天的工作。长期晚睡和睡前兴奋则容易造成睡眠不实,多梦,深度浅,甚至失眠,导致体力恢复不足,白天疲乏感。
  体脑并用,形与神俱,精神乃治
  体力活动与脑力活动相适应,二者不能偏废,才能保持人的体格健壮和精神健康。现代人常常用脑有余,体力不足,“动则生,静则废。”
  适当的体力活动,是生命活动的需要。如放弃电梯而选择走楼梯,或者以步代车以达到适当体力锻炼的目的,让机体在运动中兴奋起来,振作精神,克服秋困。建议每工作一小时左右,可离开座位,到室外吹吹风,呼吸一下新鲜空气,伸个懒腰,走动走动,使机体气血流通,也能排除困乏。但要注意运动量要适宜,运动后及时擦干汗水,以防消耗过大。
  膏粱厚味,酒色过度,疾病丛生
  高蛋白、高脂肪食物会加深困倦,辛辣食物易上火。从饮食结构来讲,要逐步注意少吃海货和美味佳肴,或滋腻补品,菜肴以清淡,合自己的口味为准。素菜餐餐有,鱼肉酌量有,海味偶尔有。主食除米饭外,可以加一些杂粮,如大麦片、玉米等大有好处,可以降血脂,防止肥胖,缓解动脉硬化,减轻胃部负担,减少困乏感。
  另外,秋季可适度补充芦根、鲜石斛、鲜百合等养阴生津之品。
  提倡午睡半小时
  人体睡眠要遵循昼夜节律,除夜晚外,白天也需要睡眠。在上午9时,中午1时和下午5时,有3个睡眠高峰,尤其以中午1时的高峰较明显。白天思睡也是大脑的保护性机制之一。
  实践证明,午睡是正常睡眠和清醒的生物节律的表现规律,是保持清醒必不可少的条件。午睡可以补偿夜间睡眠不足,使人的大脑和身体各个系统都得到放松与休息,提高学习记忆能力,更有利下午、晚上的工作和学习,而且也是秋季预防秋困的一项积极措施。但也要须注意午睡时间不宜超过半小时,否则容易造成下午困倦感和影响夜间睡眠。
  (作者系上海市中医医院睡眠疾病科副主任医师;门诊时间:周二上午、周四下午总院专家门诊,周一上午在石门路门诊部专家门诊)

分享:

上海市中医医院
上海市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

嘉定院区地址:上海市嘉定区荣联路68号
电话:021-56639828

芷江路院区地址:上海市静安区芷江中路274号
邮编:200071
电话:021-56639828

石门路院区地址:上海市静安区石门一路67弄1号
电话:021-62588203


沪ICP备15010047号
沪卫(中医)网审[2013]第200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