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自:2015年1月13日 《劳动报》 作者:余梓
阴冷的冬日是类风湿关节炎复发的高峰。虽然被称为“不死的癌症”,但只要早期发现、规范治疗,就能阻止类风关关节畸变的进程,避免病变侵犯心脏、血管、视觉、神经系统造成多系统损害。专家提醒,该病的第一症状往往是“晨僵”。
苏晓
上海市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医医院风湿科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上海市中医医院免疫病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主任委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病分会副主任委员。
完成上海市卫生局局级课题四项,其中“养阴清热、活血利水治疗狼疮性肾炎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获上海市闸北区十五科技成果三等奖,目前在研课题五项。在国家和省市级以上专业学术(核心)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任副主编的学术专著《现代中医免疫病学》2005年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著作优秀奖。
晨僵超过半小时须重视
53岁的张阿姨前两个月早上醒来感到原本活络的双手关节突然变得不灵活,绷紧且僵硬,显得很笨拙,但到上午就感觉有所缓解了。起初,她还以为是天冷受寒所致,并未在意。但后来这种感觉一直伴随着她,有时关节还会肿胀、疼痛。无奈之下张阿姨只有去看医生,检查被确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关是中年妇女最常见的一种关节炎,上海市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医医院风湿科主任苏晓介绍,这种病以对称性、多滑膜关节炎如手指、手腕等小关节为主要表现,反复发作,呈对称分布。早期有关节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表现为病变关节出现僵硬,活动受限,影响翻身、扣衣扣、握拳等活动,需经过肢体缓慢活动后这种感觉才消失。晚期关节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僵硬畸形,并伴有骨和骨骼肌的萎缩,极易致残。
像张阿姨这种睡觉醒过来时关节发紧、僵硬、活动不灵的现象,苏主任介绍,该症状医学上称为“晨僵”。晨僵可能出现在单侧或双侧,也可能呈游走性,不固定在某一个关节。严重的人甚至连扣衣扣、梳头、刷牙等都难以完成,需要慢慢活动后,这种僵硬绷紧感才得以减轻或缓解。
鉴别不能只靠晨僵症状
“晨僵”作为一种症状,并非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专利”。苏晓主任表示,在其他类型的炎症性关节炎中,都有它的“踪迹”,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性肌纤维炎、骨关节炎、皮肌炎、强直性脊柱炎、银屑病关节炎、反应性关节炎等,都有可能出现晨僵。例如银屑病关节炎,有一部分病人在皮肤症状出现前可能先有小关节的“晨僵”,与类风关不同的是,银屑病关节炎侵犯的是远端指关节,即第一指关节;而类风关首先发病的往往是近端的第二指关节。
所以,仅凭晨僵症状,还不能明确诊断是哪种疾病,还要对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判断,再结合血沉、抗“O”、类风湿因子、自身抗体等项化验检查,才能确诊。
有些病人对做全套检查有意见,认为做个类风湿因子(RF)检查就可以了。苏晓主任就此解释:类风湿因子阳性未必就是类风湿关节炎,类风湿因子阳性也可见于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及一些与免疫有关的慢性感染,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慢性肝炎、结节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结核病等;类风湿关节炎病人也未必类风湿因子都是阳性,只有75%左右的成年病人是阳性。另外,即使正常人接种或输血后亦可出现暂时性阳性,正常的高龄者中也有5%左右呈阳性。
越早开始治疗效果越好
提到类风湿关节炎,人们普遍认为它是一种“不治之症”,甚至认为是“不死的癌症”。的确,医学上曾经对其束手无策,过去许多患者长期承受病痛,最终走向关节变形和残疾的结局。然而,近十多年来,现代医学对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效果已经有了明显的改善。苏主任强调,要实现阻止关节破坏、防止残废的目标,关键就是早期规范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软骨或骨质破坏可以在发病的3个月内就出现。大量临床案例证实,多数类风湿关节炎的大部分关节侵蚀发生在发病头1-2年内。如不立即进行规范治疗,会导致关节畸形、功能受损,加大了疾病治疗的难度,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但在临床中,苏晓主任痛心地看到由于一些认识误区,很多病患没有规范治疗,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由于类风湿关节炎是慢性病,尚不能彻底根治。不少患者迷信所谓的偏方秘方,经常网上选购药物,或者是托亲朋好友从港澳买一些所谓特效药物治疗。这些药的组成可能仅是地塞米松(长效激素)、消炎痛和维生素。而说明书上却写着“本品全部由草药配方和维生素构成”,这样的药物患者在服药的早期感觉非常止痛,但这些药物不可能真正缓解病情,长期使用关节照样严重变形,且可能带来胃肠损害(消化道出血、穿孔)、骨质疏松、感染,甚至骨坏死等严重后果。
更多的病人感觉关节不痛了就自己减药停药,甚至不再治疗。其实,临床症状改善与病情完全缓解并不等同,不痛可能只是表面现象,随意停用缓解病情的药物,病变就会继续向前发展。类风湿关节炎需要坚持长期治疗。
免疫疾病也须辨证施治
目前,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药物分为几大类:一是控制症状的药物,又称为治标的药物,主要包括消炎止痛的药物;另一类是缓解病情的药物,又称为治本的药物,主要包括免疫抑制剂等各种慢作用药。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就是早期使用这些缓解病情的抗风湿药控制疾病,阻止关节破坏和变形。目前还有一类新的药物是生物制剂,但比较昂贵。
激素不是类风湿关节炎的首选治疗药物。但是,如果关节症状重,有持续性活动性滑膜炎,或者有严重的关节外表现应该使用激素。小剂量短期应用激素,可与其他药物发挥协同作用。
苏晓还表示中医药辨证治疗也能起到控制风湿,保护免疫,缩短激素使用时间和剂量的作用。类风关与其他免疫病一样,是由自身抗体所引起,以微小血管炎和结缔组织炎为病理基础,具有全身性系统性损害。治疗应以养阴滋肾、清热化淤为主,兼用化痰解毒、祛风除湿等。
在养阴、清热、化淤这三类药中,可以选用具有抑制抗体、抗变态反应、抗血管炎、抑制肾炎蛋白尿、促进肾上腺皮质功能等作用的中药,能明显提高疗效。
临床治疗发现不少中药具有消化道的副反应,如祛风湿药、活血化淤药等,长期服用容易影响脾胃功能。因此,苏晓主任告诉记者,好的处方还应该加入保护脾胃的药物,以保证病人能够在长期的服药过程中不产生不良反应。
苏晓主任提醒病人,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过程中,一定要定期评估疾病活动度,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一般每3~6个月评价一次。无论是应用何种药物,应定期监测药物不良反应,定期检查肝、肾功能及血、尿、便常规。发现问题及时调整用药。应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应注意加用维生素D及钙剂,降低患者骨质疏松及骨折的风险。长期应用者,应检测血糖、血压的变化。选用生物制剂前,应排查结核、肝炎病毒、活动性感染及肿瘤。
冬日居家保健要点
类风关病人起居应注意防寒保暖,要防止淋雨和受潮,不穿湿衣、湿鞋、湿袜等,预防感染发生。苏晓主任提醒,受寒、疲劳、感冒、生病都会诱发类风关,或激化老病人的病情。注意晒太阳、补钙,防治骨质疏松对于中老年患者来说也很重要;饮食原则是清淡易于消化吸收,少食生冷,多吃富含水果蔬菜、谷类、豆类、鱼类的饮食;如番茄、胡萝卜、西兰花、蓝莓、橘子、柠檬等;如果使用甲氨蝶呤者应常规使用维生素B,避免喝酒;使用糖皮质激素者应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
类风关病人应避免高强度运动,如跑步、搬动重物等,但也必须进行适当的运动促进康复。患者可以进行散步、跳舞、爬楼梯等运动;从几分钟开始,等到身体适应该运动量或者自我感觉良好时,再适当地延长运动时间至30-60分钟。
苏主任认为保持心情舒畅是大多数患者都必须重视的问题。有将近80%的患者会合并情绪方面的问题如焦虑、抑郁,患者可以通过多参与业余活动,改善生活方式,分散注意力,减少疾病对自身的影响。
上海市中医医院
上海市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
嘉定院区地址:上海市嘉定区荣联路68号
电话:021-56639828
芷江路院区地址:上海市静安区芷江中路274号
邮编:200071
电话:021-56639828
石门路院区地址:上海市静安区石门一路67弄1号
电话:021-62588203
沪ICP备15010047号
沪卫(中医)网审[2013]第20015号
订阅号二维码
服务号二维码